close
小時候到博愛路世運,總希望爸媽買個爽口香甜的倫敦糕當點心,這塊白糕晶瑩剔透、質地滑嫩,內部蜂巢結構橫豎相連有序,嘗起來鬆軟爽口,微帶酒香和發酵的酸味,放涼了吃真是絕品。這便是「倫敦糕」了。
但長大後才知道,素來愛吃的倫敦糕、白糖糕原來還叫錯了名字。從發明白糖糕的地理位置來看,應該叫「倫教糕」才對,大略是倫敦、倫教字形相近,被誤讀後將錯就錯的結果。所以應該是沒什麼來自倫敦的人,教會此間師傅一道甜點的城市傳說了,害我小時候還一直以為倫敦糕是很西方的甜品呢。
倫教糕馳名後,一說附近大族望門往往不遠百里搭船而來購買,主要就是因為店家前河底有石沁出清泉,便於澄清去濁,口味獨特。後來其他商家學會煮糖時加蛋清去濁之法,因此無須再依托清泉製糕,因而讓倫教糕流行於嶺南與江南,甚至遠下南洋,號稱「嶺南第一糕」,倫教也因而譽為「糕村」。
一般蒸倫敦糕是將已發酵的米漿放到大蒸籠去蒸,徹底蒸透後平攤會形成圓形,高度略脹起,等放涼後再切開食用,但如果沒蒸透彈透口感就會出問題。由於需經發酵,並把水氣蒸發,所以過程中除原本的米香,難免帶些發酵酸味,也是發酵過度結果而成為特色。但如發酵不足則孔隙就少,透明度也差。
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