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406190844072223-600x408.jpg

明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,俗稱臘八,但現代記得臘八粥比臘八的人要多得多了。

 

陸遊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》寫道:「臘月風和意已春,時因散策過吾鄰。草煙漠漠柴門裡,牛跡重重野水濱。多病所須惟藥物,差科未動是閒人。今朝佛粥交相饋,更覺江村節物新」。所以宋代就有互贈臘八粥、互祝平安的習俗了。

 

「臘」,本是上古時代祭典,「夏曰嘉平,殷曰清祀,周曰大蜡」,在歲終以圍獵獵物祭祀祭祀祖先和滿天神靈,為「一歲之大祭」,且「孟冬臘先祖五祀 」;也就是這個年終攸獵祭典早在夏代時就有了,因此古詩也寫到,「凝寒迫清祀,有酒宴嘉平」。臘祭一直到漢代才逐漸演變成祈求豐收的儀典,並加入驅儺驅疫儀式,同時「以豚酒祭灶神」。但選在臘八來辦,則是南北朝以後的事了。

 

3ecaab646daf4477a305c0366ce122cb.jpg

至於吃臘八粥的習俗,還是與唐宋年間佛教盛行有關。相傳釋伽牟尼成佛前餓昏倒地,牧羊女以地上冒出蓮花的乳糜餵救,之後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,終在十二月八日成佛。因此,臘八也成為佛教的「佛成道日」、「法寶節」。

 

14n20002881r6662o921.jpg

兩種習俗日漸合一,臘八當天不但舉行浴佛法會,並煮粥敬佛,施粥祝頌。《東京夢華錄》有云,臘八當天諸大寺作浴佛會,並送「七寶五味粥」與門徒信眾,謂之臘八粥。俗稱「佛粥」。南宋《武林舊事》也說:「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覃、柿、栗之類作粥,謂之臘八粥」。甚至元代宮廷於臘八當日還會賜百官雜果粥品。

臘八.jpg

 

之後數百年,臘八粥傳統不斷,反倒是臘祭儀典色彩越來越淡,清代更直接稱臘八為「佛臘」。尤其清廷信奉藏傳佛教,對臘八粥更是重視。據宮裡規矩,內務府早從臘月初一起,就由大臣督辦,在雍和宮搭棚架灶,以宮內四只古銅大鍋熬粥,規定初七清晨雞鳴後生火,到初八淩晨為止,須整整熬粥十二個時辰。

 

842695.jpg

宮中的臘八粥當然是好東西,用上等奶油、羊肉丁、五穀雜糧,乾果紅棗、桂圓、栗子、花生、菱角、核桃仁、葡萄乾、瓜子仁、金糕、青紅絲等數十種材料熬煮,染成碧色後先在佛前供粥、誦經,第二道粥才上呈皇帝。由於康熙開始將佛前供粥分贈諸親王、有功大臣老規矩,因此御賜臘八粥便安置在仿化緣佛缽的瓷罐裡分送出去。只是這粥好不好吃,跑腿的太監怎麼打發?倒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

民間當然沒這麼講究,剝果滌器需在初七徹夜做好,五更開始熬粥,待天明粥熟後,先供佛、敬祖先,接著全家享用,再分饋親友或送窮苦人家施粥,但時間不得過午,也絕不能把粥熬糊了,否則大凶。寺院也興供佛及送粥的習俗。材料也頗親民,如《燕京歲時記》所記:「臘八粥者,用黃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紅豇豆、去皮棗泥等,合水煮熟,外用染紅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紅糖、瑣瑣葡萄,以作點染」。當然也有人加米仁、桂圓、蓮子、胡桃、松子共煮,因作料繁多而有「八寶粥」之稱啦。

 

iStock-1018078964-600x400.jpg

倒是以前聽相聲有句北京老話兒:送信兒的臘八粥,要命兒的關東糖、救命的包餃子。就是說喝過臘八粥就該預備過年了,等到以關東糖祭灶開始,年關追帳的人可就不依不饒了,但追帳沒有追過年的,等到除夕開始包餃子,追帳的人也會暫歇,這種用食物連結習俗的說法,還真是有趣呢。

7533.jpg

 

 

PS:星雲大師也有專文在談如何煮臘八粥、佛粥,不敢掠美,就請大家自行參考了。他的臘八粥大致以蓬萊米為主要材料,並加一把糯米增加稠度。配料有青江菜、胡蘿蔔、芋頭、油條、豆腐、木耳、花生、蓮子、黃豆,以及油、鹽、生薑等調味料。可以多參考一下啦。

http://www.fgsbmc.org.tw/news_latestnews_c.aspx?News_Id=201701027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臘八粥 臘八 星雲大師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方出旭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